出门走走,才发现我的家乡———安徽安庆,在风俗人情、生活习惯以及常用的称呼等方面,与很多地方差别很大。
方言往往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安庆人听外地人的方言,觉得是在听外语,而外地人听安庆人说话,更是满头雾水。
在安庆方言中,“爹”是书面语中的爷爷,而“爷”只不过是父亲的同辈。关于父亲的称呼,安庆人几年前才跟全国接轨。以前,在同一个社区、同一个村庄甚至同一个家族内的安庆人,对父亲的称呼都有好几种———“爷”“伯”“大”,只有一些有地位的人家,才跟着城里人喊爸爸。另外,安庆人口中的“媳妇”特指儿媳,而非妻子。至于岳父、岳母、小姨子、兄弟等,也都有各种各样的称呼。
植物里的“误会”也不少,比如,安庆方言中,杨树是柳树,而柳树则是杨树。有一次,一位外地朋友来做客,朋友看到一棵柳树,像是有意考我,问我是什么树。习惯使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杨树。朋友当即哈哈大笑。这一笑让我明白过来,或许,他就是想验证一下我们的方言。
让外地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莫过于安庆荒山野岭中摆放着的一个又一个棺材。在安庆怀宁,人只要是正常死亡,入殓后,棺木都得在土面上摆放3年,而后才能择日入土。只有像早夭、车祸、自杀等死于非命的,才会立刻下葬。
对此,民俗研究者有个说法,说今天的安庆人,多半是在元末时期因为战乱从江西移民过来的。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移民们时时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到老家。这一走,作古的人也要一并带走。于是,人们将棺木放在土面上,为的是方便迁移。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可信,但这的确是个非常不好的风习。好在这些年,当地的殡葬改革一直在推进,民间的这种风习越来越少。
眼下,已经步入腊月。腊月有个腊八节,在很多地方,腊八节是年的开始。安庆人不过腊八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安庆人的年,是从小年开始算的。小年是哪一天?估计多数人会说:“腊月二十三。难道这一点安庆人也和别人不一样?”的确,安庆人往往把腊月二十四视作小年。至于春节期间安庆人的奇特习俗,那更是多得说不清。
(文:范方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怀宁社区进行互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