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
首页
安庆简介
安庆地点
安庆市场
安庆要闻
安庆发展
安庆天气
安庆旅游
安庆信息

安庆日报7万公顷的湿地面积,孕育丰富的湿

  “湿地初夏皆绿装,跌宕芦苇鸟深藏;小舟轻漾惊白鹭,菱叶浮水见鱼翔……”

  随着夏季的到来,这样的画面在地处长江北岸、皖江之首的宿松县随处可见。该县拥有安徽最大的湿地湖群,几千年来,孕育出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湿地文化作为水面生态利用与环保开发的宝贵资源,必将为宿松县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让湖区人民更有获得感与幸福感。

  据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公报显示,宿松县湿地面积超过7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18万公顷的6.82%,居全省首位。

孙春旺皖江上游的湿地文化

  华阳河湖群湿地作为宿松县面积最大的湿地,拥有种浮游动物、种脊椎动物;鱼类89种、鸟类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0种。

  “过去,湖底长满了麻叶草、边叶草等水生植物,每到夏季,沿湖居民都要下湖捞这些水草喂猪;湖水非常清澈,走到哪儿都能瞅见一两米深的水底,沿湖居民都饮用湖里的水,而且还习惯喝生水……”从小在湖上长大的渔民丁传香意犹未尽。

  年过五旬的丁传香,经历了湖泊从水产品自然繁殖、到发包给水产企业围拦网养殖、再到围拦拆除的时代发展过程。他说,自湖泊承包到水产企业养殖后,湖泊型湿地生态环境逐渐被破碎化,呈现出“亚健康”状态,但自政府在湖区设立华阳河湖群湿地保护区和开展湖泊围拦网拆除工作之后,湿地生态环境又逐渐得到了改善。

  宿松县华阳河湖群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胜华介绍,为让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宿松县设立了湿地保护区,划定了保护湿地生态红线,组织专人在保护区设置了界桩、界碑和宣传碑;投资余万元,在泊湖下家叉区域实施了植被恢复工程;投资90余万元,在10个候鸟迁徙栖息地设置野外监控、购置无人机等检测设备。

  “年11月,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的湖泊围拦网拆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拆除湖泊围拦网面积73.12万亩,拆除围拦网长度90余万米,清理散箳担。这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无疑为修复湿地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谈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宿松县渔政站站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唐吕军一脸自豪。

  退渔还湖工程还得到了广大渔民的积极响应,在六昌湖从事水产养殖的江苏高邮籍渔民黄金玉,今年在自己承包的湖内种植了多亩芡实。

  “退渔还湖工作非常凑效,现在不仅湖面上长满了各种水生植物,而且湖底下也长出了许多的麻叶草、边叶草等植物。”指着碧波荡漾的排湖湖面,佐坝乡得胜村党支部书记洪后全说。

风云变幻,湿地历史文化催人奋进

  一片湿地,就是一部历史。在宿松广阔的湿地上,曾发生过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年7月底,日军侵入宿松,8月2日侵占了县城之后,又占据了沿江湿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人民武装,迅速成立了由詹大金、杨行舟等17人组成的湿地第一支抗日武装泊湖地区人民自卫队,在泊湖、黄湖等湿地一带,开展武装游击活动。年3月,人民自卫队被编入新四军队伍,成立长江游击纵队。3月下旬,长江游击纵队包围了位于湖区的坝头日军座营,激战一昼夜,打死日军数十人,缴获步枪数十支。5月,长江游击纵队在湖区九成毕岭展开对日军的激战中,毙伤日伪军70余人,缴获敌人长短枪10余支、子弹4箱。发生在湖区的几场战斗,不仅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而且在政治上极大的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当时,国民党溃军退守江南,利用长江天堑负隅顽抗,他们把沿江环湖地区民间大小船只,一齐掳抉到江西彭泽、湖口和湖北黄梅严家闸等地控制起来,阻止解放军渡江。生活在宿松湿地的广大船民,却暗中将船只装上泥土,凿沉到湖底或驶向偏僻湖汊掩蔽起来,等渡江大军一到,即打捞船只,并组织船户配齐水手,踊跃参加渡江主攻作战。4月21日这天下午三点,前线指挥部宣布进军命令,多艘民船,多名船工,在枪林弹雨和惊涛骇浪中,将十几万解放大军的指战员和武器装备以及军需物资,从长江北岸运到南岸,有27名船民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62人英勇负伤。

  不管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宿松人民特别是湿地居民,为支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历史不会忘记,定格于湿地文明的红色篇章。

移民汇集,湿地民俗文化五彩缤纷

  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东微山,江苏高邮、洪泽,以及安徽滁州、淮南等地湖区闹饥荒,这些地方的渔民不得不拖家带口,辗转千百里,驾船逃荒到宿松湖区。在他们眼里,有着丰富湿地资源的宿松,就是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富庶之地。

  从小在宿松湖区长大的何广强老人,于年随父母一起从江苏高邮逃荒到宿松,当时他只有6岁。他说,到目前为止,湖区以船为家的专业渔民仍有0多户,多人口,主要是来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13个县市的人。刚开始,虽然大家的风俗、语言等各不相同,但随着渔民子女之间的通婚,逐渐形成了与宿松当地人不同的婚姻习俗。

  新郎在迎娶新娘那天,一般要赶在四点之前乘船到达新娘家,当然越早越好;新娘家即备好糕点、糖水,在船头招待新郎和陪新郎一起来的亲友。期间,新娘换上新郎带过来的婚服。大约一个钟头过后,新郎便带上新娘及新娘的哥哥或弟弟一起,乘船回到自己家。在新郎家,新郎要同新娘吃“交心面”。之后,新娘独自同哥哥或弟弟等人一起,乘船返回到娘家,同娘家人一起吃“离家饭”。尔后,新娘要赶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回到新郎家。与此同时,男女双方的亲友都要聚集到新郎家吃喜酒,产生的所有开支都由新郎家承担。

  生活在湿地的渔民,不止是婚姻的习俗与宿松当地人不同,就是过春节的习俗也不同。他们都是三十晚玩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天天吃水饺,不吃大米饭,要等到初二之后,才能相互串门、相互请客吃饭。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渔民都要自发组织在一起,杀猪宰羊,举行祭拜仪式,祈雨求福风俗,每年农历九月过后,他们还会提前找风水先生看日子,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捕捞前的“赶网”仪式,祈福年底捕捞顺利、平安。

  宿松湿地文化是人们与湿地长达数百年,乃至数千年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给现代的人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张色彩斑斓、美丽和谐的织锦,需要我们备加珍惜,更从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达成湿地生态文明的发展共识。

来源:安庆日报等

主办:中共宿松县委宣传部

运营:宿松县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qingzx.com/aqjj/13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