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清晨
一道彩虹架在了宜城的天空、高楼顶端
一时间刷爆朋友圈
而今天早晨
一睁眼
发生了什么?
大风、细雨中感受瑟瑟秋凉!
今早朋友圈都被这个词刷屏
蓝瘦香菇是什么梗?
插播下:是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本来想说,难受,想哭,发成了蓝瘦香菇!
据气象部门预报
明天,阴转小雨
气温在16~20℃左右
东北风3~4级转微风
当然,不出几天就有人喊你穿秋裤了
这个时候
有人想到了“春捂秋冻”的方法
还想着穿超短裙的女生听还是不听?
小编和小伙伴们来聊聊“春捂秋冻”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的本意,是劝人们在春天不要急于脱掉冬衣,到秋天也不要一冷就穿太多,循序渐进地来适应天气变化,让人体也有个适应过程。
这个适应,还要采用主动,比如秋天要加强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
另外,骤然就穿得很厚,反而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比如感冒伤风、拉肚子等。
“春捂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秋冻”本质上就是防寒锻炼,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激发身体机能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不过,“秋冻”也就只能冻个一两分,程度大概也就是到觉得身上不暖和,如果冻到觉得冷了还在“冻”的话就过犹不及了。遇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还是别逞强了,赶紧添衣吧。
“秋冻”还得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尤其是老人、慢性疾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不仅不能“秋冻”,还要注意保暖。
这几类人不宜“秋冻”
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天气一冷,人的血管遇冷收缩,会造成周围的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就会升高,心脏负担增加。另外寒冷还会使血液浓缩,容易形成血栓而引发心血管的情况。
慢性肺病患者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本身体质虚弱,秋季的寒冷空气会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寒冷还可诱发气管、支气管的痉挛,造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胃肠病患者对于胃肠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还应小心对待秋冻。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易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
关节病患者“秋冻”要适度,不能随便冻,尤其是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如头、胸、腹、足、颈、肩、腰、膝关节等。在天气较冷的深秋,天气变化常常表现为一次伴有降水的冷空气入境(湿度增高,温度降低),从而诱发或加重关节部位的病症。如患者增添衣服后仍不能缓解,就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引起疼痛不适的原因,尽快治疗。
这些部位冻不得
“秋冻”并不是一味地冻,身体的不同部位还是要区别对待的,特别有四个部位需要注意保暖。
腹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肠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较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有“脚冷冷全身”的说法。脚冷时,肌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可能乘虚而人。
脖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比较脆弱,容易受伤,尤其在入秋后,如果睡觉时肩膀不盖好,很容易造成肩关节疼痛。
小贴士秋雨之后天气将会越来越冷了,但是怎样适时穿衣还得查看最新的天气预报。
多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多饮水,多吃辛酸食物;经常使用冷水洗脸。若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应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多吃养阴润肺食物,如梨、萝卜等。
来源:综合安庆晚报网络
重要通知: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