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您在何方,我们每天为您推送咱宿松乡亲们关心的大小事,本地新闻公益求助求职征婚商讯广告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据统计,27万人口的陕西省商南县,安庆移民后裔占70%。在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76岁的贺信仁和65岁的贺文龙,祖籍是宿松县,他俩分别演唱了当地的民歌小调,让来自千里之外的安庆调研组人员倍感亲切;在“入陕第一村”富水镇桑树村,一群花甲以上年龄的村民表演了锣鼓歌唱。尤其是63岁的汤维朝所唱的《劝世文》,使黄梅戏老专家们感到时空重叠。 客从陕西来调研黄梅戏 年6月17日至19日,商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刘海宏率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县剧团团长等一行四人来到安庆,就黄梅戏地方戏曲文化进行了调研与交流,并且观看了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学院届毕业演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黄梅戏演出等。在交流过程中,商南一行提出想争取安庆方面的文化支持,拟创排一部以历史人物“李自成”为题材的大型历史剧,以商南花鼓音乐呈现,并想从安庆抽借主要演员创排该戏。 8月6日,商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丹峰,商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书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刘海宏等来到安庆进行交流,安庆有关方面表示愿极力支持商南发展黄梅戏文化,并愿与其进行长期的文化交流。国家一级演员余淑华、刘国平遂西行陕西,与当地演员共同排练,打造精品一台戏《闯王寨传奇》。 相距二千里为何乡音同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秦岭东南,群山环抱,地交鄂豫陕。距安庆约一千公里。为什么商南排戏,借调黄梅戏演员参加,如何协调融合?最基本的答案是:两地方言相同,文化同脉! 事情还得从30年前说起:年,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人员在陕西省商洛地区发现很多当地人语言与安徽省安庆地区方言相同,于是开始留心搜集有关信息资料,然而,安庆地区官方志书史料查无相关记载。 年,研究人员在商洛地区的商南县和山阳县县志上发现了安庆人远迁陕南的相关文字,于是,研究人员开始对安庆地区各姓氏家谱进行查阅调查,结果令人吃惊:早在清乾隆初期,当年的“江南省安庆府太湖、怀宁、潜山、桐城、宿松、望江等六邑”,几乎每个姓氏家族都有移民迁居陕西,直到清末民初还在合修家谱。由于抗日战争爆发,陕南与安庆两地宗亲中断了联系。 年元月,研究会人员来到商洛市,先后走访了商州、山阳、丹凤和商南等县区,了解当地人员的习俗语言、查阅当地姓氏家谱、查看当地的古墓碑文,印证了清乾隆时期安庆移民迁陕这一史实:清乾隆年间,江南安庆府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大批移民迁居陕西商洛、安康、汉中地区各县和蓝田、户县等地,以及湖北郧西、河南淅川、内乡等接壤地区。 研究会人员走访陕南时还发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当地的一些民歌小调与安庆黄梅戏很相似!职业的敏感认为,这对于黄梅戏研究有着重要价值,于是进行了简单的录音录像带回安庆,请教了多家黄梅戏机构的专家。这其中,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的国家一级编剧何成结先生非常重视,通过对部分陕南民歌与黄梅戏声腔进行比较、研究,初步判断两者系同源关系。 两地曲神似专家来探究 年12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振兴地方戏曲”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中宣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的相关要求,安庆市成立了“黄梅戏起源与发展”调研组,赴全国有关区域开展黄梅戏起源和发展的调查研究。 12月15日,由安庆市黄梅戏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陈兆舜率队,安庆市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编审张全海博士,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黄梅戏作曲家陈精耕以及何成结、王秋贵、何晨亮等黄梅戏作曲、编剧老专家等组成的调研组一行,前往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考察当地安庆移民迁陕后裔中祖辈流传下来的民间戏曲文化。 商洛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安庆调研组考察之行,特别安排了商洛文史专家、商洛市博物馆馆长刘作鹏以及商南县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全程协助。 据统计,27万人口的商南县,安庆移民后裔占70%。在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76岁的贺信仁和65岁的贺文龙,祖籍是宿松县,他俩分别演唱了当地的民歌小调,让来自千里之外的安庆调研组人员倍感亲切;在“入陕第一村”富水镇桑树村,一群花甲以上年龄的村民表演了锣鼓歌唱。尤其是63岁的汤维朝所唱的《劝世文》,使黄梅戏老专家们感到时空错乱。 在商南县青山镇青山村,83岁老翁的李永荣和70岁的老妪余春凤分别演唱了大量的“安庆味儿”的民歌小调,博得了调研组人员阵阵喝彩。 来自商南县城关镇十里铺村的康华贵自称祖籍是太湖县,今年也有52岁。他演唱的“孝歌”与安庆地区的“哭丧歌”几乎没有区别,引起调研组的“特别 据了解,这些受访的演唱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有的还不识字,据称所唱的都是祖上口耳相传的小调。 商南民歌调源自安庆府 调研组的表演、作曲、编剧等黄梅戏研究专家研究断定:传唱陕南年的商南民歌等当地小调与孕育黄梅戏诞生的安庆民歌小调同出一辙,同属一母体。 著名黄梅戏作曲家陈精耕先生是黄梅戏一代大师王少舫的女婿,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艺术研究室主任,创作了舞台剧、电影、电视、广播剧多部(集)。他说,什么是黄梅戏?黄梅戏就是用安庆话歌唱出所要表达的内容,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原本就是从民间灯会的“二小戏”、“三小戏”基础上发展成整本大戏,形成的历史才百余年。 此次考察的商南民歌小调,让人仿佛回到了年代安庆地区民间灯会上所听到的旋律和音调,其吐字发音恰恰是渐渐消失遗忘的安庆土语方言。由于陕南地区位于秦岭大山,较为封闭,形成“冰窖效应”,迁陕的安庆移民后裔至今还保留了先祖们年前从安庆老家带来的习俗语言、民歌小调等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有力的证实了黄梅戏源自安庆、发展于安庆! 陈兆舜说,民歌小调、方言土语好比是戏曲的“DNA”。我们通过对陕南戏曲文化的调研,找到了与黄梅戏相同的“DNA”,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安庆,打下了强有力的历史与现实的证据支撑,有利于黄梅戏的健康发展。
丐昂科技网站建设维护域名注册备案app软件哪里白癜风能治愈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