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王财贵教授时间:/11/18地点:安徽安庆皖源国际大酒店文字整理:李洁校对:清和
谢谢主办单位,谢谢各位朋友!大家一起来这里参加这个举办单位已经举办好几年的“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我是第一次来参加,我看到有这么多的朋友一起来就非常高兴,所以也要感谢大家让我今天有这个机会来这里,跟大家谈一谈我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题目。今天的这个行程好像有一点变动,为什么呢?这“好像”因为也是有一种预告、预言的意思。因为早上我很早就起来了(因为要赶来这边),在北京到了机场,机场广播说安庆这个地方(大雾)云雾笼罩,所以飞机就一延再延,延了三个小时,慢了三个小时我才到。那预告了什么呢?好像预示了就是我到安庆的时候安庆就“开雾”了!(教授爽朗的笑声,观众热烈的鼓掌)安庆“开雾”还不要紧,我们举办单位还派车到机场去接我过来,来到会场,我相信会场会因为我而让大家也“开雾”(开悟)。(热烈的鼓掌)
刚才汪先生在皖江的文化(指安徽皖江文化研究会汪军会长所作《皖文化、桐城派、黄梅戏及黄梅戏欣赏》的讲座)其中有一种表现就是禅宗,禅宗是讲究开悟的。想当年五祖弘忍要传法的时候,他跟所有徒众说:“开山宗学道最重要的不是要种福田,而是要了生死。”那么了生死叫作见道,就是看道。其实不是看道,应该是领悟道(领悟了那个道),其实见道就是悟道,这是修行人最后的最高的目的。如果修行而没有见道、悟道,那等于是白费了。这个“见道”这个词应该是来自佛家的禅宗,但是我记得在儒家也用这个词语。当年有一天,陆象山在月光下散步,所谓“一夕步月”,一天晚上在月下散步,古人用词很美啊——“一夕步月”。“归来叹曰”,回来他叹口气说。古代的弟子都很好学又很好问,抓住机会就问,“夫子何叹”呐?陆象山就说:晦庵泰山乔岳,可惜学不见道。”晦庵就是朱熹,不是有“朱陆之辩”吗?一个是道问学,一个是尊德性。刚才汪先生有谈到“晦庵泰山乔岳”,(朱熹)不管是学问还是人品都像泰山一样这么样的高耸、这么样的伟大,这是值得赞叹的,所以“晦庵泰山乔岳”。不过,“可惜学不见道”,他的学问呐没有见道。刚才我们说禅宗一直强调要见道,没有见道就枉费在山中数年修行。现在陆象山评论朱子学问没有见道这严重了,意思就是说朱子这一辈子白费力气了!那么弟子也觉得很感伤,就跟老师说:“那先生为什么不点醒点醒他呢?”陆象山抬头就骂:“你这个人不争气”,就是为什么这么不争气。“你且说天地之间多一个象山,少一个晦庵,又多了什么?又少了什么?”这有一点像禅宗斗机锋的意思,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所谓宋明理学是“阳儒阴释”了,不可以这样认为,不可以因为讲这些话的高明而就认为凡是高明都属于佛家都属于禅宗,这是不对的。
高明不高明不是判断学派的标准,任何一个学派都可以出高明的人、讲高明的话,你不可以说凡是佛家的人都可以讲高明的话,凡是讲高明的话都是佛家,你这样的判断是一种很粗浅的判断。所以到现在为止,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一开口都说:“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学派是禅宗。”,不一定的。我们判断一个学问它是属于哪一家哪一派要从内容上看,不可以从形式看。当然了这个内容又要准确不可以偏离,这是基本的认识。而它的形式呢?(就是他的境界呢)让人达到越高越好。最高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见道的人”,那么学问又要准确又要见道,这谈何容易呢?!所以今天能够留下来的人是不多的,就是在于以见识入手处(立脚的地方)到底准确不准确,这个入手立脚就不准确,那是永远没有成就的;那么立脚准确了,他开始用功了,用功能不能够深入而且高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学问艰难呐!
今天我就说各位都跟我一样是属于教育界中人,都关心教育。我也在想一个问题:教育有没有入手处,有没有立根基的地方?先不谈你有没有境界,先不谈有没有达到教育的最后的目的,先谈教育的入手处、立脚的地方到底确实不确实?不止是确实,而且要真,能够真切不真切?什么叫作真切呢?有多少人去问这个问题呢?全世界这二三十年来都在做教改,台湾跟大陆虽然脚步慢了一点,慢了二十年,也在做教改。各位大概都是在这个教改风暴中走过来的人,请问教改教改到底改得怎么样?在台湾的教改改了十年,有人终于悟出来了,终于了解什么叫“教改”了——就是“教改教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如果“教改教改像月亮”今天来个什么规划,哪一天又来一个什么课标或是……,反正就是许多从上面来的以及从底下上去的,那么多人都在做教改,请问为什么要做教改?为什么要改革呢?我们就问这个问题。一说要改革就马上曝露了,就是马上曝露了这一件事情它的缺点——自我曝露、自我忏悔。为什么要忏悔呢?就是有过错了,你为什么要改变呢?因为以前不很到的地方所以要改嘛。所以做教改我认为是一种诚意,非常值得敬佩,“过则无殚改”,有过才会改嘛。但是改了改了改了,你凭什么改?假如以前是有过错的,你知道以前过错在哪里吗?曾经反省过以前过错的起源吗?如果没有请问你又怎么改?你凭什么改,你怎么入手去改?你站在什么观点上,你向着哪个方向改?如果这些都没有想,这些教改就是“教改教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大家热闹一番,结果一无所有了。
这个方向不对是努力白费!所以你要悟道,你先要知道道在哪里,要不然一辈子努力“泰山乔岳,可惜学不见道”,连朱熹都要这样的被批评。据说五祖弘忍有一两千个弟子,到最后只传一个人,传给惠能,其他人都是枉费山中苦修数年,乃至于苦修数十年。这里有两个问题:为什么没有见道?一个是你的方向根本就没有抓住;当然第二个才是你的工夫有没有下足。有些时候不是下工夫的问题,当然有些时候是智慧的问题。其实讲到智慧其中就包含了你的入手处,一下手就准确。当今天下我们不敢不说别的,我们今天只说教育(教育的这个天下,教育这个界),请问走对了路没有?每个人都在做教育,有的是家长(家长也在做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不是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在做教育。有的在当老师,你在做教育,你带一个班。据说在座的有许多的校长,或者是幼儿园园长,你带领的几百几千个人,请问你做对教育了吗?这是今天我们一定首先要问的问题,要不然你就是做的轰轰烈烈、功成名就,你是什么高级教师、特级老师,你在当地办学是有声有色、升学率也很好,请问这就是教育了吗?“泰山乔岳,可惜学不见道”你做了那么多的事,可惜没有把握到教育之道,请问我们做教育安心吗?所以说为了开悟开悟,最少一定要知道道在什么地方,所以今天我们首先要谈教育之道在哪里?
那么教育之道谁说了算?当然不是我说了算,那到底谁说了算?难道教育专家说了算吗?如果教育专家说了算,难道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教育不是这些教育专家所研究出来的吗?为什么我们还认为我们的教育有问题?而且问题严重,可见教育专家不一定可信,而如果中国的教育专家不可信,那世界的专家呢?世界的专家就可信吗?我们中华民族这一百年来都跟着世界走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一百年来没有出一个教育家,没有出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政、教育措施完全都是按照国际化的,都是的跟上世界潮流的,我们中国人要跟上世界潮流最快的,山寨版啊,立刻就跟上了。我们的教育也是山寨版,所以我们跟上世界潮流了,难道跟上世界潮流了就可信吗?这样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教育之道在哪里?我讲了不算,当然可能你马上也知道你讲了也不算,我们教育专家讲了也不一定算,世界的教育主流可能也不可以一直判定他就是有道,那怎么办?于是就一塌糊涂,我们其他的事糊涂比较没关系,教育最好不要糊涂,因为教育的影响深远,现在糊涂影响几十年,乃至于一百年、两百年。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所谓的年,中华民国开国到现在刚好一百年,开国,到现在正好一百年。在台湾叫作中华民国一百零一年,所谓第一百年零一年,就是一百年的意思,就是满一百年了。中华民族这一百年的教育应该反省反省了。最重要的一个的反省就是刚才说的,你不可以只相信教育专家,尤其是不可以只相信美国教育专家,你不可以只相信全世界的教育专家。我们在师范学校里面的每一位老师,所学的都是这些东西,告诉各位:不一定可信!这一点是首先要认识的,要不然中华民族的教育就没有救,永远都没有救!好,鼓掌。(众鼓掌)
但是话说回来,你不相信这些你难道就有救吗?可能更糟糕对不对?所以相信不对,不相信又更不对,请问怎么办?各位,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我们所谓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不一定要像修禅的禅宗,我们不需要的,你也不一定要碰到最高处,你也不需要象朱熹、陆象山他们的辩论,他们是非常精微的辩论,非常高明的、深刻的辩论,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如此。但是至少我们心要是活的,这就已经有希望了。什么叫心是活呢?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去办教育至少应该想一想,至少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对的才去做,认为错的一定要拒绝。在疑似之间,在这个好像对又好像不对之间,疑惑,还有疑惑的时候,你要存疑。我们面对的问题不过这三个态度:一个是对的,我接受;一个是错的,我排斥;一个是我还不能判断的,我把他留存着,不要马上做判断。还有谁不知道呢?大家都知道对不对?但是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明明知道了事情又明明不这样照着做,也就是说假如大家是学教育的,乃至于不是学教育学的,不是从师范学校出来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懂一点教育,为什么教育这么容易懂呢?因为教育是要教人嘛,那谁来教人呢?就是人来教人嘛,那你若是人,你怎么不知道怎么做教育呢?你一定多多少少知道的,所以《中庸》有一句话说:“以人治人,改而止”,所以说道在远方嘛,道远乎哉!举《诗经》一首诗叫作《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就是说“伐柯伐柯”,伐就是砍,柯就是木头,砍木头啊砍木头,要做什么?要做一只普通的柄。“执柯以伐柯”,其实就是你拿着斧头柄,用斧头砍一根树枝要做斧头的柄,你这个用眼睛测量一下,你还认为这个标准在远方吗?标准就在你的手上啊,所以“执柯以伐柯”,这叫作“道不远人”啊。这个道理就在你的眼前,就好像拿着一个斧头柄去砍一根做斧头柄的树枝,你要它大小长短那不是很方便吗?所以说道是不远人的。
刚才说了道是很难得的,现在说“道不远人”,矛盾吗?不矛盾。有些道真的很远,有些道是在你眼前,那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在我们眼前的我先判断、我先决定,然后我先去实践;至于不在我眼前的,我可能用这个心情下一步就可以更进一步。如果连现在我看到的我现在就了解的我都不愿意去了解,我的头脑死了,我的心灵死了,“哀莫大于心死”,我们的心要活过来,至少我可以知道一点点,至少我可以知道第一步。知道第一步你就要负责任啊,要下判断啊,对啊不对啊,还是我不能判断啊?这不很简单,这样就道不远人,这就是道了。至少我走第一步,然后我留着一个空间,以后我了解第二步的时候我怎么办?也是一样,我做判断,对的我走,不对的我不走。各位啊人只能做到这样,不可以奢望一下子就要悟最高的这个道,就要成佛做祖,是不可以的。而一个人如果做到这样,每一时每一刻都按照自己所知道的明明白白,确定这是我知道的。按照这所说的、所认为对的,明明白白,这是我所认为对的于是我就实践,自己错了当然就不实践。各位,这个人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评价他呢?这样的一个人叫作“圣人”!圣人只不过随时随刻面对自己真实的活过来的人,所以圣人不是一个数据上的标准,而是一个每一刻为自己负责任的人,因为我们只能做到这样,而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样就天下太平啦!
为什么我们还有许多的烦恼,人与人之间还有许多的不谅解?为什么我们每一天会觉得迷惘?其实只有一个道理——心死掉了。随时你活过来,为谁负责?你的世界马上就是大放光明,你就感觉到你开了天眼,你跟你自己合而为一,凡是能够跟自己合而为一,你就跟其他人也能够互相体谅,跟其他人能够互相体谅,你就跟天地宇宙就有了来往,就这样。
教育的道理我们也要用这种的心态去看他,那么请问我们了解教育的道理吗?刚才说每个人都了解,现在每个人可以想一想,现在如果还不能想那么多,现在先先听我讲的,有空的时候想一想,我了解的教育的道理,我曾经想过教育应该怎么办吗?是我想过了而不明白应该怎么办我才跟着人家走,叫作盲从。还是我想过了我明明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去做的,而我却没有按照我的良心去做,所以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做,这叫作良知,叫致良知,王阳明只不过讲过这样子的学问,致良知。这种致良知就是一个悟道,就是一个道,你是从道走。好,教育之道在哪里?我们不说它一定在什么地方,我们只说我们有没有去思考。依照我的研究,中华民族这一百年来没有人愿意动一下头脑去思考一个教育应该怎么办,教育的道理在哪里?你打开教育的书,现在师范学校所用的教育的教科书没有一句是作者说的,统统是别人说的。一个堂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流落到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不惭愧吗?
等一下我所讲的话请各位不要认为:我事先讲的来一个高压政策,来讲一些那么高雅的话让大家对我相信,你不可以这样。不管谁说大话都不一定相信他,他用麦克风讲得再大声也不要相信。但是也不管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小声的讲一句话,你也不一定就不相信,相信不相信不在大声小声,在有没有道理,讲来讲去都是这个话。但是为什么今天要先讲这个话呢?因为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性、原则性的问题。所以从今以后我们的教育,至少是你自己所办的教育,不管你是教自己,还是教一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是你教一个班,还是你当校长,还是你当教育局长,从今以后所办的教育一定要走教育之道、走正道。而你走了教育之道之后,从今以后不需要再教育改革了,人类的教育改革只改一次就好了!
以下我所要说的就是依照这种态度想一想,遇到问题想一想,我邀请大家来跟我一起想,我陪大家一起想,我们都去想一想,我讲每一句话请各位想一想。假如你认为我说对了呢,那你就照这样去做,照这样做不是照我说的去做,你如果照我说的做,你这个做起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可能也是盲从。有一天你又听别人讲话,你又去做了,而是你自己思考过了,果然认为对,于是你才去做,这个做是为你自己做,你了不起!你若认为我的不对呢,千万不要听我的话,因为我的话跟别人为什么不一样,一时之间你不能判断,你不可以因为我讲得跟世界的不一样,你就直接把我否定,有时候我的话有千钧之力,可以抵得上整个世界的潮流,叫中流砥柱!(众鼓掌)但是不一定每一句话都能够这样,虽然我认为我每一句话都这样,你不认为就算了,你不认为就是你没有福气,智慧还不够高,还没有开悟。
好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啊,我还没有记得主题,我赶紧记住主题。这个就是为什么举办单位会给我比较多的时间的原因,因为我们举办单位老早就听说我很会拖时间,要讲话就不讲正题,光讲一些云云雾雾的,不讲重点,那以下我们开始讲重点。
这个重点就是请各位注意听,假如你听出我一句话不合你的心意,我们这场演讲就算失败,我不是我几句话让你了解了,让你高兴,让你觉得很对,我们就成功了;也不是说我大部分的话让你觉得对了,我是成功了;是有一句你认为不恰当的话,就算我失败。我有这个把握,为什么我有这个把握呢?刚才说了,“‘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是道不远人呐,你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我们要有不一样的思想呢?这不可能的嘛,大家不是“一言堂”嘛?“一言堂”什么意思?“一言堂”是有一个人像我一样站在这里,然后拿着麦克风,然后讲一些我自己并不成熟的话、没有经过思考的话,我讲出来了,然后我有权有势,把你压倒,你不准讲话,这叫“一言堂”。但是现在呢?我所说的话是经过我的思考,而且我的思考不止是我的思考,我的思考就是依照道理来思考。什么叫道理?因为我是人嘛,我按照做人的道理来思考嘛,我就知道你一定跟我一样的思考,保证,因为你是人。假如你的想法跟我不一样,你不是人!(众笑)那这样我们不是就很简单了吗?所以古人说:“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走。”所以教育之有问题之有烦恼,其实都不在别的地方,只有一个道理,就是大家都知道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却故意不这样去做。最后,再讲一遍,看看你是不是这样,或看看别人是不是这样,看看我们整个国家一百年来是不是这样?怎么样呢?就是大家都知道教育应该怎么做,而却故意不这样去做,而把教育办坏了,然后才大家互相埋怨,两手一摊说:“我有什么办法呢?”。其实你是有办法的,你立刻就有办法,然后不相信我们讲下去。
今天的题目叫作“读经教育重回体制之呼吁”。我先解释一下这个题目,其中最重要的字眼就是“重回”,就是重新回到。那么其实是体制,那么稍微讲一下体制,体制大家都懂啊,为什么还要讲呢?讲这个体制的利弊,教育之有体制,我们对这个体制可以狭义地看,可以广义地看。广义地看就是有个样子、有个大概的体,就是它的样子或是大概的整体,有个大概的制度,叫体制,依这个广义地说。任何时代都有教育体制,多多少少啊,像古代的科举也可以叫作教育体制,大体是有一个样子。像古代有书院嘛,这个叫古代的教育体制,教育制度史都有提到这些,那就叫作教育体制,就是广义的。这个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现在我们要讲的是狭义的体制。什么叫狭义的体制呢?就是自从十六七世纪,德意志,就是现在德国啦,他们开始由政府规定所有的文明在儿童时期都要接受国家所办的基础教育。为什么这个叫作体制?为什么要提出新的规定呢?因为这是新的规定。为什么新的规定?因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最早期的时候政府是不管基础教育的,当时的政府是很聪明的,基础教育都放在民间、放在家庭、放在邻里,尤其中国的考试制度政府到最后来个考试选拔人才,政府不费一毛钱,它只办一个考试结果天下人才就被它收拢来。这个西方也没有所谓政府办的教育,也是民间的教育啦。请问苏格拉底是上什么学校呢?他没有上过学。苏格拉底在哪一个学校当教授呢?也没有,苏格拉底在街边讲学。这就是人类从古以来传播学问的建立思想的,乃至开出学派的一个正常的方式。一直到德意志这样做了,后来世界上的所有国家也渐渐地学它这样做,等到我们中国被西方人以船坚炮利来叩关以后也学到这一套,所以在清朝末年,也就开始想要办这个国家的学校,由国家的力量来办学校,当时叫作学堂。首先成形态的是张之洞,他上奏清朝的政府说要办学堂,于是就列了一些学堂的制度,有小学有中学,然后也可以说有大学,所谓的国学、翰林院啦,有分级的,有课程。这个就是狭义的体制了。
一直到中华民国开国,中华民国开国的领袖人物是孙中山,好听的话是学贯中西啦,说的不好听呢,是向洋人一面倒了。所以也要赶上世界潮流,在教育上也就列了体制。什么叫作体制呢?最少也是规定全国的孩子六岁到十二岁都要上一个基础教育,叫作小学。而最有体制意义的就是把这个小学称为义务教育。各位,教育在古代叫作权力,孔子就认为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力,不只是贵族,所以孔子把贵族教育下放民间,叫作“有教无类”。那个类的意思不是是贫富差距,不是男女分别,那个类的意思是阶级的一个类,上下类别,就是贵族与平民的意思。所以“有教无类”就是不论你是贵族还是平民我都可以教你,所以人人都可以有受教育的权力。一直到世界上有这一种国家规定的这样的体制,后来还是有一些人不上学,于是政府就渐渐使用它的公权力,强迫每一个孩子都上学,于是叫做义务教育。这个教育而变成义务,这本来是国家的德政,让百姓一些基础的教育,对国民是有好处的,但对国家也有好处,这是好事。中华民国也把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规定成为义务,这一规定这个是好事。但是现在我要讲的主题是所谓读经教育这个课程的改变。
据我所知,孔子之前不算,孔子之后所有中国读书人一开始读书,你不要问他读什么,最最主要的课程就是经典。孔子号称整理六经,删诗书,定礼乐,记历史,著春秋,孔子就以这“六经”来教授弟子了,从此以后中国读书人就以读经为主。什么叫读经?以经典作为主要的教材,这个叫做经。什么叫做读,就是以诵读作为主要的教法叫作读经,尤其是从童蒙开始就读经。现在我们一般人都这样想,童蒙应该叫蒙书啦,《三字经》啦,《千字文》啦,《弟子规》啦,《百家姓》啦,或是《千家诗》啦,三百千千……各位,不一定的。假如是一开始教蒙书,那也不是真正的教育的主题,他也是作为过渡到经典的一个台阶,所以总的讲起来还是读经。这个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这个传统传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清朝末年张之洞的这个学制,他的课程里面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也都有读经的课程,而且读经的课程小学几乎占到二分之一,中学是三分之一,读经占的是很重的。但是中华民国一开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叫作蔡元培,他一上任第十九天,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第十九天,就下令所有中小学废除读经科目,也就是短的来说,从张之洞以来几十年的学制,其中很重要的科目——读经废除;从远的来说,从孔子以来,两千多年来的教育的主题,从此废除。
所以,现在各位一听到读经,或是社会上的人听到读经,其实不知道他的意义。如果不了解历史的话,不了解教育的历史,或者读教育的教育史,读过教育史也不注重这个范围,大概也就不知道读经的意义,不知道废除读经他所造成的重大影响。所以,元月十九日废除读经,到了五月的时候就废除师范学校读经,因为师范学校的老师要教小学的嘛,所以小学不读经了,他想到哎呀师范学校的学生也不读经啦。而又废除各级学校祭孔,因为从古以来,每一个读书人的地方,尤其是书院,书院一定有一个地方是供奉孔子的,也是每逢春秋都要祭祀的。其他学校呢?就是说从张之洞的学堂以来,每个学堂都要对孔子有相当的尊重,而且都要祭祀,蔡元培就想到:“我为什么要祭孔?”因为蔡元培认为所有祭祀都是迷信,所以他要取消一切的宗教,不止是这个中国的宗教啊,他取消一切宗教,而且他认为儒家也是宗教,你去祭祀孔子就是迷信。他叫作“以美育代宗教”,这个西方人对于以美育代宗教,他认为人的心灵的最高的发展,发展到每一个宗教了。那么每一个宗教有一点类似的意思,因为都是人,都是当下心灵放下,直接面对一个深远、奥秘、广阔的世界,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有美感,就不需要宗教。
各位啊,不通啊!让全世界的哲学家笑话啦!这就是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啊,由这一种人来领导我们的教育。你自己判断好了,然后听还是不要听,你不是不知道,你立刻就可以判断。但是,中华民族这一百年来就沿着这一条路走——不读经,不祭孔。祭孔是什么意思?是迷信吗?这个荀子说:“君子有三祭”,做为一个君子,或者说作为一个圣人提倡礼教有三种祭祀:第一是祭天地,第二是祭祖先,第三是祭圣人。天地是万物之三,祖先是我们生身之本,我们这个生命生出来,我们的生身之本。圣贤呢?圣贤是智慧文化之本。所以中国儒家的祭祀是返本,不忘本,你怎么能忘本呢?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个“慎终追远”就是要表达你的成就。然后要满足你的感情,所以这个跟宗教的祭祀是不一样的,宗教的祭祀往往是,这个是错误的宗教啊,真正的宗教谈不上。宗教的祭祀往往是求福、祈祷,所以西方后来的这个存在主义者他们就是真的有一种很高明的宗教情操,他们认为我们去信教是我们要学,我们要学基督,我们要学耶稣,而不是我们信教是为了求上帝来保佑,这个是近代西方人的思想啊,很对,就是宗教是尽自己的诚意是让这些生命更加的清静。凭什么清静?你要首先有尊重之心。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讲,有感恩之心,你感恩天地嘛,你感恩祖先嘛,你感恩圣贤嘛!以这样的感恩之心来祭祀孔子,为什么叫作迷信?你把他废除了,这一废除不是废除祭祀的典礼,是废除对于我们民族的圣人的尊重,中华民族就没有圣人了,一个没有圣人的民族就日渐归于野蛮。因为他再也没有人生的向往,他再也没有尊重之心,他的生命就放肆。所以到最后什么都不信了,你做毒牛奶有什么关系呢?做地沟油有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讲话假大空也无所谓嘛。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知道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不做呢?因为你丧失了敬重之感,你不敬重天地,你不敬重祖先,你不敬重圣贤,当然最后的意思是你不敬重你自己了!你把你的生命浪费了!所以中华民国一开国就注定了他不能……,乃至于注定了很快就会亡国!(众鼓掌)
哪一个国家不尊重他们的祖先?哪一个国家就要亡国;哪一个民族不尊重他们的圣贤,哪一个民族就要亡这个民族。顾炎武他曾经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是改朝换代,或者说宋朝亡于元、明朝亡于清,这叫亡国。亡国可以复国,但是亡天下呢?也就是人生的整个理想败坏了、整个民族没有理想了、整个民族日渐归于野蛮了,他忘了他们的祖先的辛勤奋斗、他忘了他们祖先流传的智慧,这叫亡天下。
各位,因为有国民党这样子的破坏中华文化到现在一百年,这一百年来中国人已经不像中国人了,放眼一看只有看到黄皮肤的人,没有看到中国人,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叫作“香蕉的存在”。什么叫作香蕉的存在?外表是黄的,剥开来一看,里面是白的!(众鼓掌)中国不是亡国,是亡天下了!为什么亡天下?教育教出来的。我们自己摸摸良心,我们是中国人吗?什么叫中国人?刚才说了不是黄皮肤,而是你有中华民族的智慧,至少我们要求知识分子、读书人要有中华民族的智慧。什么叫作读书人、知识分子?我们说读过书这个叫知识分子,现在我们说高级知识分子,至少要有你本族的智慧嘛,至少要懂一点嘛。那么什么叫高级知识分子?我们把他做一个数据化——读十年书。古人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啊,十年就不得了了对不对?读十年书还得了吗?但是现在我们的国民接受了义务教育,以前是六年现在是九年,据说要延长为十二年。而六年加上初中三年九年,其实我是加上幼儿园三年,都是十二年。假如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已经读书十二年,而且真的是寒窗,我们比过了,比寒窗还要寒。我们现在读书的孩子真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啊,披星戴月,真的是太苦了。古代才不受这个苦来,你这么苦读了十几年,请问你的学问在哪里?不要说世界的学问哪,光说自己本族的学问,请问你的学问在哪里?一般人以为他还有一点学问呐。我就下个标准,这个你要有一点自己本族的学问,你自然要读读书吧,你能读书吗?读了十二年的书,还不能读自己本族的书吗?那要怎么样读自己本族的书?至少你的语文程度要够嘛,语文程度及格。什么叫语文程度及格?就是打开经史子集你能够看,你不会怕,这叫及格。现在不说读几本啦,你读一两本三五本无所谓,但至少你要会读、敢读,对不对?叫语文程度及格。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教他们的国民教了十几年书,而结果呢让他们的国民连自己祖先的书都不能读,请问这个国家负了责任了吗?这叫作亡天下。所以一百年来如果在社会上有一些成就的人,我们说成就不是说他的事业能赚大钱,是能够在人类的历史留下名字的人,纵使留下一点点痕迹的人,告诉各位大概也都是民国初年以前就出生在了,或是民国初年政府的这种教育体制还没有完全弥漫全国,还有一点私塾教育的从那里出来的,假如让政府的教育体制所到的地方,告诉各位就没有人才了。
教育不是要培养人才吗?这是唯一目的啊,而教育教的没有人才,中华民族堂堂十四亿人口,钱学森还在问:“为什么我们大学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才?”那几个我们感觉已经是很闪亮的,其实应该是很惭愧的,中国人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而得诺贝尔奖的不到百分之一,还有这些得诺贝尔奖的人几乎都不在中国,不是受中国教育的,可怜的中国!
所以我们要反省、要大反省,这个叫作教改啊。怎么改啊?我们来想一想怎么改?教育有教育的道理,我们应该按教育的道理来办教育,这句话应该没有错。我再讲一遍:教育有教育的道理,我们应该按教育的道理来办教育,这个是废话,因为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讲话大家都知道啦。好,我们可以再继续问下去。因为刚才的那一种讲法叫做形式地讲,我们要按照教育的道理来办教育的形式来讲,就可以引发我们内容的问,我们可以问什么叫教育的道理?对啦,那讲话的人就不能够推托啦,所以我们今天不问。然后我们接着再问假如我们问出教育的道理我们再问,这才是教育的道理吗?能够问这个问题的都是不简单,因为他已经在思考了嘛,这个人就有救了。至于是不是真正的教育的道理,我们说放着还没有关系。首先,第一步一定要问,一定要按照教育的道理来办教育才可以把教育办好,这句话听起来都很舒服,听完了就算了,这种人的头脑是死的。你说什么叫教育的道理?那我要先跟大家约定,如果我说的教育的道理在哪里,你如果认为我说对了,请问你要不要按照这个道理去做?如果说要,你有良心,但是我接着又问,这个道理你原先就知道了,你为什么不做?你就是没有良心。所以以前没有良心,从今天开始希望有良心。我们来说教育的道理,然后希望大家如果认为对,就这样去做。如果认为不对,哎,这里有一个好事出现了,如果你认为我讲得不对呢,我更要恭喜你,因为你一定有比我更高明的想法。怎么办呢?就按照你认为高明的办法去做,于是就变成我佩服你啦。这样子人间不是很美妙吗?或者是你佩服我,或者是我佩服你,大家互相佩服,这才好嘛。好啦,现在我们只有一个麦克风,只有我来讲,我先讲我认为的教育的道理。各位如果认为对,很恭喜你,你正在悟道了;如果认为不对,也恭喜你,你也悟道了。
教育的道理或许很多,因为是一件人间大事,但是现在我们采取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我们先说根本的道理,不是每一个细节都要讲,因为讲不完。而且最先我开始说的时候,说了我们的“教改教改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因为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在枝微末节那里发现一些小问题,做小小的改,根本都没有改,你那些枝微末节的改有什么意义呢?意义非常少的。所以我们现在讲教育的道理正好是回归到教育的最基本的地方讲教育的基本道理。基本道理做对了,不一定所有的细节问题都解决,不一定的。但是我们反过来说,基本的道理都没有清楚,那往外推出去,一定问题重重,所以还是回归到基本道理好。何况如果是基本道理对了,这样推出去,可能是顺水推舟,可能是瓜熟蒂落,我们这样推出去逐渐地那些细微的都可以解决,就好像我们中国的医学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全身的病如果真的要治好,高明的医生只治一个地方——就是补足你的元气,叫作固本培元。固本培元以后可以解决各种的病症,不要在病症上来着手,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有一个中医曾经跟我说一个笑话,他说这个西医用他们的办法检查,检查检查,然后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给这个病命一个名称,然后来专门对付这个病,发明解药。他是很明白、很清楚,病人都明白,原来这个数据是可靠的,所以他的药刚好是对症的。而中医呢,这个把脉也没有什么数据。而且治来治去都是那几种药,然后大家就没信心啦,他就告诉病人说:“这个中医是糊里糊涂让你活着,西医是明明白白让你死掉。”
爱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