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下坡,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司下坡街”,南起玉琳路,北至龙门口街,全长米,落差十来米,是安庆九头十三坡之第二坡。司下坡北高南低,站在坡顶,眺望皖江,气象万千,自古司下坡顶就是安庆城政治、军事中心。司下坡街北端坡顶,是安庆城著名标志性古迹、南宋新建府城之鼓楼“安庆谯楼”,因元明时期谯楼是安庆郡守府署大门,门前坡道最早史料记载称为“府下坡”、“府前坡”。
自康熙元年(年)省操江所部十二营改隶总督,置安徽巡抚都察院驻安庆,筹建安徽省始,清廷陆续将安徽按察使司、兵备道、驿盐道等迁驻安庆,安庆于康熙六年正式成为安徽省垣。作为掌管一省民政的安徽布政使司(全称: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仍暂寄治江宁府(南京);清乾隆二十五年(年),清廷责令安徽布政使司还治安庆,次年(年)安徽布政使司移驻安庆府署,安庆府署则迁址将军府。谯楼成为安徽布政使司衙署大门,府下坡则正式改名为“司下坡”。
图一四一安庆司下坡街现貌(镜向北)
司下坡,是一条拥有七百年历史的古街,司下坡顶就是安庆城唯一保存完好的宋、元季古建筑、安庆城鼓楼“谯楼”。鼓楼,旧时中国各地城池中设置大鼓的楼,用以击鼓报警,或按时敲鼓报告时辰等。中国古代城池一般都设有钟鼓楼,它是华夏大地传统的一种系列古建筑群,是由“钟楼”和“鼓楼”两部分构成,其作用为报时或报警;早晨鸣钟,晚上击鼓,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通常钟楼和鼓楼分别建在古城中轴线东西两侧,相向而立,多为两层建筑。
安庆谯楼,坐落在安庆市大观区司下坡顶,今龙门口街56号。该楼坐北朝南,系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结构。谯楼上层为重檐歇山顶式双檐楼阁,面阔五间14.9米,通进深10.65米,面积.2平方米,雕梁画栋、巍峨壮观。谯楼下层基座为长方形砖石夯土,四周均由青砖砌成护体墙,雄浑厚实,基座长54米、深18米、高4.2米,墙基为褐色砾石。
图一四二安庆司下坡街道路牌
谯楼正中为拱券门洞,宽4.25米,净高3.1米,内壁用青砖垒砌。基座后墙左侧辟有砖券门洞,是谯楼上、下层之间连接通道。砖券门洞高2.2米,宽2米,共砌有花岗岩石踏跺22级,进砖券门洞上2级踏跺为一歇步,面积约2平方米。再登20级踏跺可直达谯楼基座平台,而在10级踏跺上顶,即是砖拱券洞门沿口。这段门洞拱券顶是伴10级踏跺高程而平缓上升的。
至砖拱券洞门沿口为谯楼基座最高处,高出谯楼基座平台。这种拱券洞门内铺设踏跺,逐级上升,且采用半透明、半遮封的形式,无论是采光,还是整体布局,都非常科学,结构也很独特。因得地势之利,踞高面江,具有“楼不倚江江倚楼”之气概。谯楼拱券门外,左、右各坐置两尊汉白玉石狮雕塑。一雄一雌,栩栩如生,它造型不但精美,也非常霸气!
图一四三安庆司下坡街顶即安庆谯楼
据资料记载,谯楼为旧安庆府衙门外的望楼,元末至正年间谯楼战乱被毁,明初安庆府知府赵好德重建于明洪武元年(年);明末清初顺治二年(年)四月初七左梦庚攻占皖垣安庆,安庆巡抚张亮被执,谯楼与五座城楼一道再次被战火烧毁。清初江南安庆府知府王廷宾,于清顺治年间第三次重修谯楼。清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司由暂驻地江宁[南京]正式移治安庆,安庆府衙署移至安庆旧将军府。自清安徽布政使司移址安庆府衙署后,谯楼再次修葺。旧时谯楼外,立有三楹石坊,面朝西南,朝向不同与谯楼。该石坊屏壁中题“薇垣”,左为“承流”,右为“宣化”。谯楼内,左为宪书局,右是华阳阁,正中仪门后即大节堂。
图一四四安庆谯楼正面现貌
清咸丰三年(年)洪杨之乱[太平天国运动],安徽布政使司毁于兵焚,而谯楼独存未遭兵燹。清同治六年(年),时任安徽布政使的吴坤修重修谯楼,楼成吴坤修登楼高望,浩浩江水向东流,气象万千。作为廉洁奉公的曾国藩重要幕僚,吴坤修为自己掌管的安徽布政使司署大门谯楼打算题写门额,为了寓意为官应“两袖清风、清正廉明”。
吴坤修便借用清雍正五年(年)安庆府前任知府徐士林曾作的五十八字长联:“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那件事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贴盟誓联,挂回避牌,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惭白日青天。”为谯楼题书“白日青天”,并刻石嵌入门额之上,故“安庆谯楼”民间又俗称为“白日青天”;司下坡顶地名也被称作“白日青天”。
图一四五安庆谯楼背面现貌
辛亥革命胜利后,全皖中学于民国元年(年)3月在谯楼创办,开安徽近代中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为葛襄,先期召甲乙丙丁四班共六十人,设有外国语,地理,数学,博物等新课程,后又开物理、化学、法制、经济等。中间因军阀混战一度停办。民国四年(年)全皖中学学生规模扩大到二百余人,校址也东迁到高等学堂旧址。
全皖中学后经多次演变,之后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最后演变成著名的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混战,清季抗日将领聂士成之子聂宪藩,于民国八年(年)12月31日被任命为安徽省省长。聂宪藩上任安徽省省长之后,立刻选定环境优美,素有世外桃源美誉的原安徽布政使司署为新的安徽省府公署。
图一四六时任安徽省长许世英
聂宪藩并于民国九年(年),在安庆谯楼内旧藩司署址新建皖省省长公署西式办公小楼,即今安庆谯楼北侧的“安徽省立图书馆旧址”[一说民国八年(年)安徽省省长吕调元选址并筹建省长公署]。可惜聂宪藩任安徽省长不足两年,在安徽各界“皖人治皖”的强烈呼声中,于民国十年(年)8月被免安徽省省长之职。
民国北京政府新任命皖籍人士许世英,南下皖垣安庆接任安徽省府省长一职。许世英一到安徽省城安庆接任后,为了不辜负安徽父老乡亲们的厚望,同时也对前任省长新建省长公署,保留不同的意见及看法。许世英果断决定将新建皖省省长公署西式办公小楼,拨付为安徽省立图书馆馆址,并于当年(年)成为安徽省立图书馆正式定址。民国二十三年(年),“安徽省立图书馆寿县古物室”正式对外开放;民国二十五年(年)元旦,在安徽省立图书馆寿县古物室基础上成立“安徽省立图书馆历史博物部”,即今“安徽省博物院”的前身。
图一四七安庆司下坡顶俯视司下坡街
民国十一年(年),安徽省省长许世英将谯楼划归安徽佛教会[迎江寺],作为陈列佛经的安徽佛教会佛教经典陈列馆,主要是日本影印《大藏经》,四壁陈观音32变像,佛教会并定期举办讲经活动。许世英调离以后,谯楼又成为民国安徽省财政厅驻地。历史上谯楼内曾经就有著名的成园,民国曾一度建设成为安徽省立安庆第一公园[即安庆中央公园];内院多为皖省教育等学府重地。民国二十七年(年)安庆沦陷后,谯楼作为安徽佛教陈列馆,曾为安徽及安庆挽救了大批藏书经卷等历史文物。
9年4月23日安庆解放,谯楼前后贴满了欢庆解放的标语,喜庆的鞭炮声围绕着谯楼此起彼伏。当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安庆谯楼迎来了解放后第一个进驻机关单位:“安庆市警备司令部”。之后谯楼内入驻机关单位演变为安庆军分区、池州军分区与安庆一中。年5月,安庆市人民政府公布“安庆谯楼”为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又再次公布“安庆谯楼”入选为第四批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安庆谯楼历时近六个月修复完工。
图一四八安庆司下坡旧时北坡陡、南街缓
历史上的司下坡,除了是安徽省政治、文化、教育、军事中心外,还一度成为安徽经济、商务、金融、卫生等中心。清光绪二十九年(年),安庆士绅宋德铭联络工商界代表人物太平府训导、胡玉美酱园经理胡远勋、同康钱庄老板吴辅臣、荣泰和糖号店主蔡静堂等发起组织,拟订章程,于光绪三十年(年)成立“安庆商务总会”,实行董事制,会董共三十人,任期四年,首任总理宋德铭,协理胡远勋,均义务职。
图一四九安庆商务总会老照片
安庆商务总会董事会设在司下坡,会内置秘书、庶务、管卷等职,职员有薪俸。经费由商号缴纳会费以及自认和派款等。该会负有管辖和指导全省各县商务公所之责。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十八(年1月23日),安庆商务总会经清廷商部批准正式成立,成为中国最早开办商务总会的城市之一。当时的《申报》这样记载:“安庆商会○三十年十二月十八日由皖抚咨部核准飭令开办并札派宋德铭胡远勋为总理恊理”。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