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
首页
安庆简介
安庆地点
安庆市场
安庆要闻
安庆发展
安庆天气
安庆旅游
安庆信息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动皖西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和跨越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四化同步、富民优先,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积极扶持、自力更生,弘扬老区精神,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扶贫攻坚,努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使老区人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到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具备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扶贫攻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交通、能源、水利、信息设施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加快;突出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

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

财政收入

亿元

.9

三次产业比重

%

17:51.1:31.9

14:52:34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粮食总产量

万吨

城镇化率

%

41.8

49.8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9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3

90以上

县城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89

95以上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平方公里

[]

林木蓄积量

万立方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年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9.5

14.1

注:[]中数据为6年累计数。

(三)实施范围和空间布局。

《规划》确定的实施范围为湖北、河南、安徽3省的10个市、62个县(市、区),其中涉及我省六安、安庆两市全境,总面积3.34万平方公里,年末常住人口.1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4.0%和18.2%。

按照《规划》空间布局要求,着力打造六安核心发展圈,壮大安庆沿江发展组团:

六安核心发展圈包括六安市全境,以六安中心城区为龙头,依托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等平台,积极推进合六工业走廊建设,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采矿冶金等产业的发展水平,积极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家电、新型建材、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若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强与武汉城市圈、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的互动融合,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全省重要农副产品基地、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和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安庆沿江发展组团包括安庆市全境,以安庆中心城区为龙头,发挥长江沿岸的区位优势和大别山腹地的资源优势,依托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船用设备、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合作,推动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基地以及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1.提升加工制造业水平。整合开发霍邱铁矿、金寨钼矿等优势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利用钾长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坚持原矿开发与深加工相结合,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精深加工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力争年采矿冶金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左右。大力发展羽绒、麻、蚕茧等精深加工以及医用、汽车用等纺织品,支持华茂、鸿润、凯旋大麻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棉纺、家纺和服装产业,力争年纺织服装产业产值达到亿元左右。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装备基础件、海工装备、数控机床、专用车辆、节能装备等领域,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支持应流集团、星瑞齿轮、江淮电机、安柴、环新、鸿庆精机等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坚持园区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化工产业,重点发展乙烯深加工、丙烯深加工、LPG深加工、氰化物深加工等产业链,推进安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格局。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经济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提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水平。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支持建设一批技术服务支撑平台。(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等参与)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大中型金融机构重心下沉,加快向县域和乡镇延伸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鼓励徽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试点。争取政策支持,在符合条件的县(市)设立2家村镇银行,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和典当公司。推进“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等贷款产品,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力争年底实现基础金融行政村全覆盖。总结推广金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经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推进城市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商贸功能区和专业店等建设,加快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设施。依托交通枢纽、重要商品集散地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吉宝冷链物流园、六安城南现代物流园、金寨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等一批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化物流园区。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专业市场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依托安庆沿江港口优势,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县。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电子商务、节能环保、商务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服务业产业园区和集聚区。(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质监局、省政府金融办、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合肥海关、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监局、安徽证监局、安徽保监局等参与)

3.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独特、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健全产业承接推进机制,加快承接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和武汉、合肥等周边大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围绕加快优势产业集聚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关联产业入驻发展,建设一批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专业镇。促进服务外包集聚发展,支持申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园区整合、扩容、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打造产业转移平台。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等,严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落后产能转入。(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牵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环保厅等参与)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着力提升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1.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和低丘岗地改造,重点推进寿县、霍邱、舒城、金安、怀宁、枞阳、望江、桐城等粮食生产大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年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稳定耕地面积,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支持发展现代种业,重点推广一批高产稳产水稻、小麦新品种。加大对种粮大户支持力度,稳定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政策。(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粮食局等参与)

2.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加快油菜高产示范片创建,全面推广“双低”油菜优质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到年建成优质油菜基地万亩。大力发展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基地。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畜牧业,推进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扶持皖西白鹅、霍寿黑猪、大别山黄牛、寿县波尔山羊、安庆六白猪和枞阳媒鸭等地方品种资源保种,完善动物疾病防控体系,推进健康养殖,支持建设一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加快“菜篮子”水产品基地项目建设,在安庆湖泊群、六安水库群推广生态自然增殖技术,发展有机渔业和休闲渔业,到年水产品产能达到70万吨。推进茶产业振兴,围绕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潜山天柱剑毫、太湖天华谷尖等精品茶叶,大力推进主产茶区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和标准高效茶园、茶厂清洁化建设,到年茶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发展霍山、金寨、岳西等山区高山蔬菜基地,加快推进寿县、霍邱、舒城、裕安、岳西等县区直供合肥蔬菜基地建设,创建国家级和省级蔬菜标准园。扩大石斛、灵芝、天麻等药材的原种繁育和原产地栽培规模。改造提升金寨、岳西、太湖等桑蚕基地,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支持苗木花卉、毛竹、板栗、杞柳、食用菌、魁麻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具有大别山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积极培育工业原料林,全面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等林下经济。完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扩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安徽保监局等参与)

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力争到年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0家、家和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区落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左右。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一批农产品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支持六安创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安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支持六安申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新建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扶持一批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粮食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供销社等参与)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

统筹协调旅游资源开发,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和重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1.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大独山、汤家汇、小甸特支等重要革命旧址保护和修缮力度,推动金寨、霍山、裕安、岳西等地加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点建设天柱山、天堂寨生态养生之旅等国际旅游线路,培育多彩大别山之旅等国内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争取到年,打造万佛湖、悠然蓝溪等至少2处5A级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条城市旅游休憩带、2条特色旅游商业街。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扶持一批森林旅游人家。加强对皋陶文化、楚文化、淮夷文化、桐城文化、佛教禅宗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文化节会等文化产业,打造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在试点贫困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名镇名村。扶持开展运动休闲、赛事观赏、山野户外和民俗民间体育等旅游项目及活动。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加大对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老字号旅游纪念品、特色手工艺品开发支持力度。(省旅游局牵头,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旅游集团等参与)

2.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等旅游交通干线建设,加快改善旅游城市、景区间的交通衔接,实施交通干线与3A级以上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和重点加油站点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旅游标志标牌体系。加强A级景区和连片乡村旅游区的游客中心、道路、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和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包含旅游景点大数据预警分析系统、智能化电子导游、电子门票、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旅游网站、手机APP、







































海口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qingzx.com/aqdd/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