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大地安徽之源的安庆,千年殡葬习俗,入土为安、魂归大地的的汉文化农耕民族的生死情结,在年终结了,真正应验了那句“只见青烟不见人”的凄凉场景。
改土葬为火葬,是响应国家推行移风易俗改陋习、节约土地树新风的政策。不可否认,在我们当前社会生活中,一场白喜事下来,费用不低,且逐年攀升。甚至会有死一个人,让一个家庭返贫的个别现象。早在数十年前,东乡许岭就有民间人士投书中央,反映那时改革开发后农村的白喜事中过于浪费现象。曰“人亡何必家破”。数十年过去了,习俗依旧。费用看涨。这些过于操办的白喜事,都是不利于百姓生活、不利于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且百姓并不是真正欢迎的陈规陋习。只是“苦于脸面上过不去、我不做第一个”这些心理障碍,都在默认并无可奈何的承受着、延续着。
在宿松,暴风骤雨般实行了数月之久的殡葬改革,大有秋风扫落叶、有彻底和旧风俗做决裂、为百姓减负、为后代存田地之势。所以,在这场向千年民风宣战、向数百万深受儒家思想“死有全尸”思想的民众宣战中,阻力并不是很大,百姓在心底期许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至少在经济上能节约不少费用。由此心理获得了一点平衡。
改革由夏入冬,死者已矣,回头一看,费用高矣。且更高!更折腾人!(费用高在什么环节、为什么更折腾人,有不少相关类似的帖子,我就不一一赘叙)
殡葬改革,关键一个字是“葬”,改土葬为火葬。将棺材改为骨灰盒。从道理上讲,从政策上说。能节约不少土地。改革之初,政府一再发布要求取消法事、不得大兴土木土葬等等法令。同样是能够节约大笔不需要的费用。这些美好的条文,都形同虚设。就像是赵本山的卖拐一样忽悠着一些台下看客。而演戏的人忘我的、卖力地表演着。这看台上下,无不是在演绎着“皇帝的新衣”闹剧。当初要强力推行殡葬改革的领导,如果知道是这番现象,只怕是像范伟买拐后的心情一般,拍着大腿苦笑。
这些、执行政策的官员不知道吗?既然知道与初衷失之千里、背离主题万里的殡葬改革为何还如此认真操练着呢?因为真正的观众在上面!评委在上面!你越是卖力的练,你在上面的观众和评委心里越就能加分。至于老百姓叫不叫好。与他无关。因为,只有扶好上面的“卵”。才能长下面的“膘”。(宿松谚语还是有哲理啊“扶卵长膘”!嘿嘿!)
您看此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欢迎广大微友爆料宿松新鲜事
请加宿松新世纪论坛.
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朋友吧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感恩~
?你的分享是对宿松新世纪论坛最大的支持!
?快把文章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吧!
宿松新世纪论坛
宿松新世纪论坛,是展現宿松建設發展成就的平台,是家鄉人民進行交流溝通学习的平台,是匯集天下信息资讯的平台。社會民生建設發展地域文化民俗鄉情公益慈善健身養生娱乐休閒综合信息一切尽在宿松新世纪论坛。白癜风专家坐诊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