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地域广阔,市辖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方言。作为地处南北文化过渡地带的语言现象,安庆方言不仅让外地人好奇,也闹出过不少笑话。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语法,还是表现形式上,安庆方言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底蕴。安庆人说话像唱黄梅戏,而黄梅戏之所以好听,其中不少歌唱和念白就有很浓厚的安庆方言特色。
顾泉林,长期致力于研究安庆方言。他说,对安庆方言在民间逐渐淡化的现象,应当将其比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椒椒叔叔”一起来
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泛指比自己父亲年纪小的父辈,全国各地对叔叔的称呼不尽相同。在桐城,对于小叔的称呼,“椒椒叔叔一起来”成民俗一怪。
吴芳婷是一名淮南姑娘。三年前,与在桐城经商的朱家平在网上相识。吴芳婷说,第一次到桐城时,印象最深的便是当地喊叔叔为“椒椒”。
对于为什么这样称呼?当地流传了一个传说。据说是因为清朝名臣张英一日拟写奏章,误将“叔”写为“椒”。
康熙帝展阅,好奇心大发,遂询何故。张英为了自尊,谎称道:敝乡有一俗,称“叔”为“椒”。岂料康熙生疑,要派人前去探个虚实。张英闻讯惊恐万状,欺君之罪如何了得?便暗派侍从快马驰往老家桐城,让县令三日内遍喻县民,改“叔”为“椒”。待皇帝钦差抵桐遍询民众,结果众口一词。自此,“叔叔”的别称“椒椒”便在桐城流传至今。
近日记者在桐城当地探访时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桐城部分方言已渐渐淡出,如“椒椒”,不少人已改叫“叔叔”。
“要照没有,罚款有照”
不懂方言还闹出不少笑话。老家在江西的一位汪姓安庆交警笑称,“要照没有,罚款有照”,曾让他感到一头雾水。
汪警官说,曾经有一位桐城孔城镇无证司机开车来到安庆,违章被拦下后,因当地方言把“可以,行”习惯说成“有照”,因而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谈。
交警:同志,请出示驾照(证)!
司机:我没照。
交警:没照罚款。
司机:罚款有照(可以)。
交警:有照?拿出来看看。
司机:看看还是没照。
交警:没照只能罚款。
司机:我说过罚款有照(可以)嘛!?
交警急:你到底有照还是没照??
司机也急:你要照,我没照,你罚款,我有照(可以),你怎么搞不清呢?
交警:你到底是哪里人??
司机:我是中央(枞阳)邻镇孔城的。
交警:你违章还敢吓唬人?
司机;不敢,我是实话实说!
风情万种一个“嬲”
顾泉林,年出生。祖籍盐城滨海,童年生活在上海,到了上小学的年纪随父母来到安徽,后下放桐城。
“刚来时,我说的是一口江淮官话,那时主要生活在机关大院,院内院外说话也不一样,总之很杂。”顾泉林说,南来北往的迁徙中,自己接触了各具风格的地方语言。
顾泉林发现,“嬲”这个词在安庆人口头上使用频率很高。一开始,顾泉林一直将它视为土话,慢慢地,顾泉林发现,“嬲”其实是一种古音保留。
顾泉林说,“嬲”是典型的古汉语用语,作为古音保留而传到今天。“嬲”在安庆方言中,作为市井风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原意是惹事生非、举止轻佻的意思,多用于对女子的评价,其使用率相当高,十分有趣。
如若一个女子喜欢在人前撩拨,或言语轻薄,借以引起周遭注目,或想得到他人的青睐,那言语,那体态,那神情,在旁人看来就是“嬲”。如说:“你看,那人么事那么嬲”,言下之意,关乎风月。
如今,顾泉林已经研究发表了句话安庆方言的文化小品文章。“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句话、每个字必须是有出处。今后拟为安庆方言出一本书,暂定书名为《安庆“嬲”》”。
推陈出新请看“眂”
“有么子稀奇事,让我也眂一眂(看一看)”。在安庆城乡,时不时能听到这句乡音方言。这里的“眂”古音读“shi”,安庆人口中发“ci”音。
顾泉林说,“眂”一词,古同“视”,在所有的汉语词典中都注释的十分明白,其中“观看,察视”的意思尤为突出。
眂有看的意思,饶有意趣的是,有人干脆还将这句话说成了“眂眂看”,“眂”与“看”联袂出场,推陈出新。
有人说,瓦屑坝是安庆人的根。对此,顾泉林表示,吴头楚尾的方位所在和地处东南西北文化过渡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成就了安庆方言独特魅力。特别是元末明初之后,安庆话糅合了吴语、楚语、赣语的元素,通过高平调的统一筛选改造,约定俗成,成就了一地语言。
顾泉林说,研究一地方言,从一定角度上讲,就是阅读一地的文化历史和图腾发展。听一听安庆方言中古汉语词汇和古音保留,安庆一地文化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似是而非的安庆话
“高平调的发音规律决定了安庆方言的词汇取舍、改造、吸收、保留和继承。”顾泉林说,安庆话的高平调也正是黄梅戏对白的最大特色和基础。
然而随着过去老城区大屋居住氛围的消失,安庆方言赖以生存的日常交流环境不复存在;开放性社会打破了语言封闭,强势语言对地方语言的冲击;老一辈渐行渐远,新生代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对外交流中使用本土语言已逐渐减少;会说一点安庆方言的本土年轻人大量外出,不会说安庆方言的外来人大量迁入,安庆话早已似是而非。
令顾泉林担忧的是,时下地方方言消失的速度很快,让人叹息,又无可奈何。是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方方言逐渐湮没,还是通过拯救的方式让它传承下去?顾泉林建议将安庆方言比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应有的保护。
来源:安徽网记者:蒋六乔
1纵情山水间相约罗河谷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