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自媒体
来源:银柿财经
6月28日,中国中免(.SH)发布了《关于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上市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的公告》。公告称中国中免正在进行H股上市相关工作,已于6月25日向联交所递交了发行上市申请。
若本次H股上市成功,中国中免将实现A股+H股两地上市。
全球免税行业规模第一位
资料显示,中国中免是国内免税行业龙头企业,于年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业务包括商品贸易和旅游服务。年中免集团成功收购日上中国、日上上海,在免税行业的品牌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年,剥离国旅总社后,进一步助力公司聚焦免税业务,公司收入来源绝大部分为免税商品的贸易;年,成功收购另一家持牌免税运营商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
根据招股书,中国中免的免税业务分三块:一是传统免税业务、二是离岛免税业务、三是海外免税业务。受益于政策放宽与消费回流,中国免税市场规模不断攀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统计,中国免税市场规模由年的亿元增至年的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8%。预计年,中国免税市场规模将达亿元;年或增至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4%。
中国中免作为持牌的免税经营单位,凭借长期积累的规模效应、渠道优势以及与上游品牌商议价的能力,年实现逆势增长,超过Dufry、乐天及新罗三大世界免税业传统巨头,跃升全球免税行业规模第一位。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统计,按照零售销售额计算,年中国中免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旅游零售行业市场份额的22.6%;在中国前五大免税旅游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92.3%,并且是中国唯一一家覆盖全免税销售管道的零售运营商,涵盖口岸店、离岛店、市内店、邮轮店、机上店和外轮供应店。
海南自贸港黄金赛道
年6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到本世纪中叶,要将海南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海南省“十四五”规划也明确表示,要打造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初步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自贸港政策还提及了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年,三亚国际免税城的收入规模为.53亿元,约占中国中免当年总收入.97亿元的40.6%。截至年12月31日,三亚国际免税城每天平均销售额为万元,较年同期的万元有大幅增加。
招股书显示,中国中免另一项目海口国际免税城自年8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将于年开始商业运营。此前年12月份,中国中免曾公告,竞得海口市六宗国有建设用地用于建设海口国际免税城及其配套项目,该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32.4万平方米,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69.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亿元,预计年年底建成,年6月份开业,建成后将取代三亚国际免税城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商城。
同时年3月份,中国中免公告,拟投资36.9亿元用于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建设,打造免税商业与高端酒店为一体的旅游零售综合体项目。项目用地面积为10.8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7.25万平方米,其中免税店占地面积预期超过2万平方米。
据安信证券研报预测,中国中免年离岛免税销售额可达亿元,海口国际免税城将于年起逐步贡献增量,年海口国际免税城营收总额有望达到.35亿元。
开启“A+H”格局
截至6月28日收盘,中国中免股价报.83元/股,当日上涨3.75%。
年以来,中国中免股价经历了大幅上涨,年3月30日股价最低点66.50元/股与年2月18日股价最高点.78元/股相比,最高涨幅曾达6倍。
招股书显示,年-年,中国中免分别实现营收.20亿元、.10亿元及.9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8.67亿元、54.71亿元和71.10亿元。三年营业收入CAGR(年复合增长率)达23.3%,净利润CAGR达35.6%。年一季度,中国中免营业收入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季度净利润28.49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国中免本次H股上市募资,所得资金将用于拓展海外渠道、巩固内地渠道、促进产业链延伸、改善供应链效率等。巩固内地渠道包括投资主要机场的免税店、投资其他口岸免税店、投资有税旅游零售项目、投资离岛免税店及市内免税店、选择性收购国内旅游零售运营商。促进产业链延伸包括发展海口国际免税城及后续扩建、进一步扩建三亚国际免税城。改善供应链效率包括投资开发深圳、海南物流中心及升级现有供应链。
截至年12月31日,中国中免共有免税店家,覆盖全国29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