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
首页
安庆简介
安庆地点
安庆市场
安庆要闻
安庆发展
安庆天气
安庆旅游
安庆信息

五家藏在巷子里的无名小破摊,凭什么在安庆

专业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64545.html

在安庆的美食板块地图上,藏着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摊。没有店铺,但是却从来没有顾客迷过路;没有外卖,但是去买的人跑的比外卖小哥都快。

他们以小摊贩自居,在闹市横行二三十年之久,明明是个体户却被吃货们逼成了上班族,踩点来,按时走,把安庆人的胃拿的是死死的。

老娘水饺

石化天桥一直都被食客奉为福地,前前后后不过几百米的距离,熙熙攘攘的都是有来头的招牌,想要在这里立足脚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偏偏一个连店招都没有的馄饨小摊,在巷弄里一摆就是二三十年。

一只老式木柜和一副别人送的桌椅就是所有家当,因为年代久远早已经涂上了一层岁月的包浆。阿婆姓余,今年已经79岁高龄。每天早上六点出门去赶早市新鲜的前腿肉,炉子一生,日子就开始忙碌了。

阿婆虽然年近八十,但是手脚依然利索的很。手掌上铺一张薄薄的馄饨皮,用筷子挑一抹肉馅涂上,再利用惯性顺势卷起一拢,前后不过几秒钟的时间。

和别处不同,阿婆的馄饨下锅煮熟捞起,除了榨菜和小葱,再也没有其他的佐料,你没有看错,连标配的紫菜和虾米也没有。

四块钱的小碗满满当当也足足有二十来个,皮薄柔滑,透着光可以隐约看到里面粉色的肉馅,白里透红,饱满剔透。浮浮沉沉的飘在清汤上,轻盈小巧。咬上一小口,薄皮如纸入口即化,肉馅耐得住细嚼,紧实有韧性,鲜香爽口。

白底素净的蓝边大碗辅以一圈蓝色精美花案和红色“囍”底的小瓷勺相得益彰,盛满馄饨就是一碗小时候再寻常不过的人间烟火。

阿婆只收现钱,与闹市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是在这里日子总要慢一点,一桌一椅一木柜,居陋室但坚守本味,二十多年都是如此。

宗儿糕

离着不远的戏校南路上,从中午12点到下午五点半总会有陆陆续续的人排着队买米糕,来吃的多半都是惦记小时候的味道。

将老式的木制模具盛满压实,用勺子刮去上面多余的部分,保持平整再摞起来进行加热,不一会就能闻到熟悉的米香甜味,拿下来脱模再撒上一层糖霜,有玉米和白米两种口味,一块钱三个米糕,在安庆怕是找不到第二家。

热气腾腾的米糕每个小孔里都饱含浓浓的米香味,小小的一块蓬松软糯,Q弹有韧劲,但是却不粘牙,捏一下软软的不会松散,尝一口甜甜的又不会很腻。要是放凉再吃又别有一番味道。听老爹爹说因为祖孙三代都爱吃,所以有人叫它“宗儿糕”。

记得小时候西门的四眼井、龙狮桥还有吕八街的巷子口到处都是卖米糕的手艺人,即使是大年三十也未曾缺席。祖孙三代是不是都爱吃无从考究,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宗儿糕一吃就是二十多年,一个成年人还能吃到儿时记忆里的味道,何尝不是一件幸运的事。

牛肉饼

吕八街的岔口,支了个卖牛肉饼的小摊,摊主姓何,92年二十来岁的她从四川学来的手艺,最早在好吃街和新光电影院附近开了两家,后来转到吕八街,一做就是二十来年。

从早上开始准备馅料,下午出摊。从和好的面里揪一剂,抹上一层油,用擀面杖推开,铺一层厚实的牛肉馅,卷起来摊成饼状放到油锅里,历经高温油炸,提炼出牛肉的香味,炸至两面金黄即可。

刚出锅的牛肉饼焦黄酥脆,麻辣鲜香,和普通饼子不同,虽然皮薄但是嚼劲十足,里面的馅料份量很足,第一次见到馅比皮多的良心饼子,也难怪一张能卖到三块钱,但是对原本就不富裕的小编来说更加雪上加霜。

炸鱼

旧时安庆东南角的枞阳门商铺林立,街巷交织。上个世纪的繁华已经褪色,但是仍有不少人在角落里发挥余热。天后宫脚下也有一个小摊,摊主张大姐三点左右出摊,一直到傍晚六点。每天只做三样,南瓜饼,韭菜饼和炸小鱼。

南瓜上锅蒸熟和好面备用,用作馅料的芝麻是从江南亲戚家采购的,按照包圆的手法填馅压实,上锅油煎,滋滋作响,三两分钟有香气溢出就算好了。

韭菜饼不同,淋上薄薄一层摊成饼状,过会翻面,炸至金黄即可,比南瓜饼要便宜五毛。

最值得一提的是炸小鱼,每天从高井头买的新鲜小鱼,裹上面粉,油温起来之后放至锅里炸七八分钟,控油出锅,最后再撒上一层云南的辣椒面,红黄相间,食欲大增。

辣椒面的香味和油香交融,盖住了鱼本身的腥味,咬上一口外酥里嫩,酥脆微辣,趁热吃咸香适口,放凉了更加爽脆。

米粑

在安庆卖米粑的遍地都是,但是带馅的据我所知目前好像还真就这一家。每到下午一点半,钱叔就从家出发,花上半个小时炒馅,两点就开始了一下午的张罗。

钱叔做的粑分两种四味馅,一种是面粉,一种是米粉。有韭菜粉丝馅的、豇豆茶干馅的、芝麻白糖馅的还有咸菜馅的。

虽然说都是粑但是面粉和米粉做出来的口感却是大不一样,面粉筋道弹牙,看起来比米粑足足大了一倍还多,蓬松暄软有嚼劲。同样的都是一块钱一个的价格,但是大部分食客都是来买米粑的,甚至还有人从浙江远道而来。

钱叔是枞阳人,按照地方习俗每逢三月三都要吃米粑。成团的米粉滚成长条再揪成小剂子,搓圆按压成饼状,四周薄中心厚,再挖上一大勺馅料填满压实,四周向上,用虎口拢起成旋再压平做个标记,放到锅里七八分钟左右煎至双面金黄就能出锅。

不同于面粉做的小粑,刚出锅的米粑晶莹剔透,吃起来韧中有糯,糯而不散。虽然个头不大,但是里面的馅却一点也不必面粉做的粑少,馅料紧实,油而不腻,粘粘的,却也不沾牙。小编最爱的还是豇豆馅的,每次来买上七八个都觉得不过瘾。

米粑算起来是时令美食,清明前后最为畅销,寻常日子里就是想吃也难找的很。钱叔的摊子前总是不缺食客光顾,男的女的,早的晚的,急的憨的,老的少的,想吃就来了,才不管是不是什么杏花微雨,清明四月。

平凡热辣的市井,有七分的烟火气都是来自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摊。小时候不懂,觉得好吃就行,现如今长大了,这些小摊才开始具象化。

穿街角,过巷口,一人一摊一桌椅,方寸之间自成天地。一座城市的正宗土著,向来不会去假象繁华的商业网红街。因为他们知道,记忆里的味道都隐匿在城市的犄角旮旯。

所幸,酒香总归是不怕巷子深的。

安庆都市生活

—END—商务合作:(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nqingzx.com/aqsc/13241.html